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关键路径,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将从多重维度阐述这一举措的重要性及实施方向、策略与有效路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耀眼成就,其中不乏有一些小短板,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短板,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的因素。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小康、推动共同富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在此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大举措。
在传统上,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要素配置的扭曲,农村劳动力和资本难以充分的发挥作用。通过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农村劳动力可依据价格信号在城乡间自发进行流转,这有助于提升整体经济效率和质量。同时,农村耕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也能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这种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的好处在于,它能够打破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要素流动壁垒,使得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本得以在城乡间更顺畅地流动和配置。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力会基于市场行情报价信号自主选择进入城市或留在农村,以此来实现了劳动力的有效利用和配置。当劳动力流动不再受限于传统户籍制度等因素时,城乡间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能达到动态平衡,进而推动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通过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土地资源得到更高效的使用和整合,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经营模式逐步取代零散的小农经济,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这不仅促进了农业自身的现代化转型,也为农村地区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扩大居民消费的必要抓手。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重要任务。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点在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而城乡融合发展正是破解城乡分割、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有助于扩大整体居民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共同富裕的主要的因素。通过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乡之间的要素互动和资源共享,缩小城乡经济和社会差距,提高城镇和乡村居民对发展成果的分享程度。这不仅有助于实现经济上的共同富裕,还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筑梦航程,要携手同心。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本要件。在全球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一定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确保粮食供应和生态资源的安全;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1)面向县域的乡村服务体系,包括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还是不完善的,县域还难以充分的发挥综合服务功能,特别是难以发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功能,导致县城与乡村连接不够紧密。一个以促进县域居民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县域产业体系尚不健全。
(2)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农民被排除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重点项目之外,县域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好,产业链的打造也好,农民获利难,县域产业的共同富裕特征不是很明显。
(3)县域的产业体系、产业层次、主体规模、技术水平等都还比较落后和欠缺。由此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还比较薄弱,缺少具有招牌性和硬实力的拳头产品和市场领导力强的品牌。
(4)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格局还远没形成。所谓城乡要素主要是指的人、地、钱,现在其实是处在乡村被虹吸到城市的状况,这样的情况在扭转,但是扭转仍然还在进程当中,扭转的成效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当然,想在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真正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格局,这个格局扭转,才会线)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品质资源有效利用方面,都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导致县域经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回流劳动力的承载空间和吸纳手段还是有限的。县域经济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发育发展还不充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劳动力回流是有规模的现象。对于这部分人,如何将其变成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6)以推动县域产业集群集聚和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促进城乡产业体系优化和协同发展。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能力,在重点镇发展加工流通关键节点,在有条件的村建设优质原料基地,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因此,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第一个任务是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城乡融合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这些规划方案应明确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径,确保每一步发展都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同时,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和政策衔接,形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政策能够相互衔接,形成合力。此外,还应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确保规划方案符合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律和县域实际情况。
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等体制机制创新,破除阻碍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例如,能够最终靠优化户籍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推动农村耕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通过金融政策创新支持农村资本形成和农民资本获取等。政府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还应加强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应加大农村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还应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上的水准,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公共服务供给的普惠性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同时还应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益。此外,还应注重提高农村居民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参与度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应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功能等方式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还应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此外还应加强县域之间的产业合作和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和协调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苏州市吴江区作为东部地区的典型代表,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吴江区通过“一核引领、两轴驱动、三区联动”的发展的策略,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他们注重城乡规划的一体化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强了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共用。同时,吴江区还积极做出响应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从各个维度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起的产业,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吴江区注重科学技术创新,引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农业向集约化、生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在乡村旅游方面,吴江区充分的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渊源,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无论是古镇风貌的深度游,还是体验田园生活的休闲游,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农村电商的发展也为吴江区的农产品打开了新的销售经营渠道,将优质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舞台。
综上所述,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推动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的普惠性以及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并实现县域经济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当前面临的挑战并采取对应的对策措施来加以应对和破解。从而有效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必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新形势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全力发展县域富民新产业,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抓好特色产业培育,多渠道增加城镇和乡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同时,加快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全体人民真正的完成共同富裕。
(作者:周卫华,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硕导、博士;王国灿,中国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编委会城市高级研究员、浙江省创造学研究会艺术创新专业委员会首席顾问;邱少敏,上海中侨大学客座教授、浙江省创造学会龙游会客厅主理人、中国写生学院创始人)
下一篇: 重塑城乡关系推进融合发展